• 460.50 KB
  • 2023-03-18 04:55:02 发布

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34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阶段提升课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3、4 章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尝试填写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










            主题归纳·能力提升
                
 主题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典例示范】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图 3中用 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 2中的       。如果
用 32P标记噬菌体的 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 1中的 。
(2) 赫 尔 希 和 蔡 斯 选 用 噬 菌 体 作 为 实 验 材 料 , 其 原 因 之 一 是 噬 菌 体 只 由               
组成。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分别是              。
(4)仅有图 3 的实验过程,    (填“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
是                。
1.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填“能”或“不能”)得到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所以应
先培养        ,再用      培养噬菌体。
②不能标记 C、H、O、N,因为这些元素是           共有的,无法将           
区分开。
③35S(标记蛋白质)和 32P(标记 DNA)   (填“能”或“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个噬菌体上,
因为放射性检测时,   (填“能”或“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S 型细菌的 DNA 进入   细菌体内,进而在 R 型细菌体内控制合成了   细菌的蛋白质,
使小鼠死亡。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
(1)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①培养时间短⇒部分     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离心后未吸附至大肠杆菌细

胞的       分布在上清液中⇒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     也较高。
②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      内大量繁殖⇒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子代     
⇒离心后噬菌体将分布在     中⇒32P标记的一组     中放射性也较高。
(2)搅拌后离心,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细胞分离。
①搅拌不充分⇒留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噬菌体        随大肠杆菌细胞分布在沉
淀物中⇒35S标记的一组     中放射性也较高。
②搅拌过于剧烈⇒      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其中的子代噬菌体⇒32P 标记的一组     
中放射性也较高。
1.在探究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历程中,有如下重要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
转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 35S标记的 T2噬菌体感染不具放射性的细菌,少量子代噬菌体会含有 35S
B.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和活的 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不会引起小鼠患败血症
C.S型细菌的 DNA经 DNA酶处理后,不能使活的 R型细菌转化成 S型细菌
D.用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感染烟草,烟草中不会有子代病毒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 型细菌的部分 DNA 片段进入 R 型细菌内并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分子上,使这种 R型细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 S型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后的 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B.整合到 R型细菌内的 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是荚膜多糖
C.S型细菌转录的 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D.进入 R型细菌的 DNA片段上,可有多个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主题二 核酸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典例示范】(2020·石家庄高一检测)如果 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则
该片段 (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 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携带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⑦在体细胞中可能成对存在
A.①③⑥⑦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⑦
1.四方面区分 DNA 与 RNA 分子:
2.判断单链 DNA 和双链 DNA:
(1)TGC//ACG⇒        ;
(2)若嘌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