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7.00 KB
  • 2023-03-17 18:40:02 发布

高三生物复习学案:专题5 个体的稳态与调节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小专题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 5个基本环节和兴奋传导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是指感觉(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等。
(2)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但在反射弧
的前三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好的情况下能产生感觉,产生感觉不属于反射。
(3)反射弧中兴奋的单向传导,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表现为外负内正。
(2)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3)双向传导:人为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上任何一点,引起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同时向两端传导。
(4)传导形式: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传递的结构基础——突触: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由突触前膜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含组织液)和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细胞体膜或
树突膜)三部分构成。
(2)兴奋传递的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间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通过突触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突触类型
①轴突——树突型突触
②轴突——胞体型突触
(3)兴奋传递的特点
①单向传递,即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单向传递的原因
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②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
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
特别提示:(1)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主要是 Na+内流导致的。
(2)突触后膜上也有静息电位,当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突触后膜上静息电位变为动
作电位,兴奋传到了突触后膜。
【例 1】(2010·全国卷Ⅰ,32)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
肢趾部的_____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中。
(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 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皮肤
脊髓
突触的结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图),
立即刺激 A端________(能、不能)看到左后
肢收缩活动;刺激 B端________(能、不能)
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
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______(能、

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中枢、反射和兴奋的传递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
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1)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题中用针
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说明其感受器在左后肢趾部的皮肤中;如
果神经中枢在脑中,则脊蛙不能作出反射,而脊蛙(无脑)能够出现收缩活动,说明神经中枢在脊
髓中。(2)反射弧内兴奋传递的单向性决定了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
反应结束,而反射弧内兴奋的结构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
(3)剪断传出神经后,如果立即刺激 A端,由于兴奋可传至效应器,能够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
刺激 B端,由于兴奋无法传递到效应器,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尽管在剪断后,刺激 A端时,
能够看到收缩活动,但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因为反射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外刺
激作出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