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 MB
  • 2023-08-28 02:42:02 发布

高中物理最拿分考点考点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新人教版选修3-1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考点 10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选修 3-1第二章:恒定电流的第十节实验:测
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
1、实验目的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2)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3)会进行实物图的连接,读电表的示数,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2、实验原理
(1) 实验依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3)E和 r的求解:由 U=E-Ir
得:Error!,解得:Error!
(4)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如图所示.

①图线与纵轴交点为 E;
②图线与横轴交点为 I 短= ;
③图线的斜率表示 r=
3、实验器材
电池(被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坐标纸、铅笔.
4、实验步骤
(1)电流表用 0.6 A量程,电压表用 3 V量程,按实验原理图甲连接好电路.
(2)把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使阻值最大的一端.
(3)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组数据(I1、U1).用同样方法测量几组 I、
U值.填入表格中.
第 1组 第 2组 第 3组 第 4组 第 5组 第 6组
U/V
I/A
(4)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
5、实验数据的处理
(1)列多个方程组求解,再求 E、r的平均值.
(2)图象法处理:以端电压 U为纵轴,干路电流 I为横轴,建系、描点、连线,纵轴截距为电动势 E,
直线斜率 k的绝对值为内阻 r.
方法一:取六组对应的 U、I数据,数据满足的关系式 U1=E-I1r、U2=E-I2r、U3=E-I3r…让第 1式
和第 4式联立方程,第 2式和第 5式联立方程,第 3式和第 6式联立方程,这样解得三组 E、r,取其平均
值作为电池的电动势 E和内阻 r的大小.
方法二:以路端电压 U为纵轴、干路电流 I为横轴建立 U-I坐标系,在坐标平面内描出各组(U,I)值
所对应的点,然后尽量多地通过这些点作一条直线,不在直线上的点大致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则直线与
纵轴交点的纵坐标即是电池电动势的大小(一次函数的纵轴截距),直线的斜率大小即为电池的内阻 r.即 r
=|
ΔU
ΔI |.
6、误差来源分析
(1)偶然误差:用图象法求 E和 r时作图不准确.
(2)系统误差:电压表分流或电流表分压而引起的误差.
r
E
I
U



(3)本实验采用的实验原理图甲所示的测量电路是存在系统误差的,这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 Iv引起的,
使电流表的示数 I 测小于电池的输出电流 I 真.因为 I 真=I 测+IV,而 IV=U/RV,U越大,IV越大,U趋近于
零时 IV也趋近于零,所以此种情况下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真实的短路电流,而图线与纵轴的交点为电动势
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修正后的图线如右上图所示,显然,E、r的测量值都比真实值偏小,r 测<r 真、
E 测<E 真.

(4)若采用如下图甲所示电路,电流是准确的,当 I很小时,电压表的分流很小,但随电压的增大,
电流 I增大,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也逐渐增大.此种情况如下图乙所示,所示 E 测=E 真、r 测>r 真.

7、注意事项
(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应选的大些(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干电池).
(2)在实验中不要将 I调得过大,每次读完 U和 I的数据后应立即断开电源,以免干电池在大电流放
电时极化现象严重,使得 E和 r明显变化.
(3)测出不少于 6组 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用方程组求解时,类似于逐差法,要将测出的
I、U数据中,第 1和第 4组为一组,第 2和第 5组为一组,第 3和第 6组为一组,分别解出 E、r值再求平
均.
(4)在画 U-I图线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
不要顾及个别离开直线较远的点,以减小偶然误差.
(5)干电池内阻较小时,U 的变化较小,此时,坐标图中数据点将呈现如下图甲所示的状况,使下部
大面积空间得不到利用.为此,可使纵坐标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值开始(横坐标 I必
须从零开始),如图乙所示,并且把纵坐标的比例放大,可使结果的误差减小.此时图线与横轴交点不表示
短路电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