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 MB
  • 2023-08-27 00:00:02 发布

专题12 交变电流-备战2021年高考物理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专题 12 交变电流
易错综述
一、线圈绕垂直磁场的轴旋转产生的交变电流具有以下特点
(1)交变电流的大小与转轴在线圈平面内的具体位置无关,未必是线圈的对称轴;
(2)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与线圈的面积成正比,与线圈的具体形状无关;
(3)线圈转动的快慢既影响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又影响交变电流的最大值。
二、对交变电流的理解和应用易出现以下错误
(1)只考虑交变电流的产生与规律而忽视了交变电流的结构;
(2)不知道计算与热效应有关的物理量时应采用有效值;
(3)错误地认为凡是交变电流其电压有效值都可以用 计算。
三、正弦交变电流图象的应用技巧
正弦交变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从图象上表示出来,图象描述的是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它是一条正弦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找到正弦交变电流的最大值 Im、周期 T,也可以根据线圈在
中性面时感应电动势 e 为零、感应电流 i 为零、线圈中的磁通量最大的特点,找出线圈旋转到中性面的时刻,
即线圈中磁通量最大的时刻是 0 时刻、t2时刻和 t4时刻。也可以根据线圈旋转至平行于磁感线时,感应电动
势最大、线圈中感应电流最大和磁通量为零的特点,找出线圈平行于磁感线的时刻是 t1时刻和 t3时刻。
四、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基本关系的应用
1.基本关系
(1)P 入=P 出;
(2) ,有多个副线圈时,仍然成立, =··· ;
(3) ,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只对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适用,有多个副线圈时,由输入功率和
输出功率相等确定电流关系,n1I1=n2I2+n3I3+··· ;
(4)原、副线圈的每一匝的磁通量都相同,磁通量变化率也相同,频率也就相同。
2.制约关系
m
2
2
U U=
2
1
2
1
n
n
U
U
=
3
3
2
2
1
1
n
U
n
U
n
U
==
1
2
2
1
n
n
I
I
=

(1)电压:副线圈电压 U2由原线圈电压 U1和匝数比决定;
(2)功率:原线圈的输入功率 P1由副线圈的输出功率 P2决定;
(3)电流:原线圈电流 I1由副线圈电流 I2和匝数比决定。
五、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1.解决理想变压器中有关物理量的动态分析问题的方法
(1)分清不变量和变量,弄清理想变压器中电压、电流、功率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利用闭合
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进行分析判定;
(2)分析该类问题的一般思维流程是:
2.常见的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问题一般有两种:匝数比不变的情况和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
(1)匝数比不变的情况
①U1不变,根据 ,输入电压 U1决定输出电压 U2,不论负载电阻 R 如何变化,U2也不变;
②当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I2变化,输出电流 I2决定输入电流 I1,故 I1发生变化;
③I2变化引起 P2变化,由 P1=P2知 P1发生变化。
(2)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
①U1不变, 发生变化,U2变化;
②R 不变,U2变化,I2发生变化;学-科网
③根据 和 P1=P2,可以判断 P2变化时,P1发生变化,U1不变时,I1发生变化。
六、远距离输电问题
1.远距离输电的处理思路
对高压输电问题,应按“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器”,或按从“用电器”
倒推到“发电机”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分析。
2.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几个基本关系(以下图为例)
2
1
2
1
n
n
U
U
=
2
1
n
n
R
U
P
2
2
2 =

(1)功率关系:P1=P2,P3=P4,P2=P 损+P3;
(2)电压、电流关系: , ,U2=ΔU+U3,I2=I3=I 线;
(3)输电电流: ;
(4)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P 损=I 线 ΔU=I 线 2R 线= R 线。
当输送功率一定时,输电电压增大到原来的 n 倍,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就减小到原来的 。
3.远距离输电问题的“三二一”
(1)理清三个回路
(2)抓住两个联系
①理想的升压变压器联系了回路 1 和回路 2,由变压器原理可得:线圈 1(匝数为 n1)和线圈 2(匝数
为 n2)中各个量间的关系是 , ,P1=P2;
②理想的降压变压器联系了回路 2 和回路 3,由变压器原理可得:线圈 3(匝数为 n3)和线圈 4(匝数
为 n4)中各个量间的关系是 , ,P3=P4。
(3)掌握一个守恒
能量守恒关系式 P1=P 损+P3
1
2
2
1
2
1
I
I
n
n
U
U
==
3
4
4
3
4
3
I
I
n
n
U
U
==
线
线 R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