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2.50 KB
- 2023-08-16 14:06: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模型法
故事链接:19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里,卢瑟福领导下的实验室发生了
一件意料不到的事,竟然无意之中促成原子模型图的成功。事情经过是这
样的:
一天下午,青年助手盖革问卢瑟福,是否可以在放射性方面做点工作;
同时让刚来的助手马斯登也一起参加。卢瑟福同意并建议他们用α粒子去
轰击金箔,看看穿过金箔的α粒子向什么方向飞去。
原以为这个实验纯粹是练习性的,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当时的 学家
认为原子就像一只葡萄干面包。原子内部的负电荷电子就好像葡萄干;正
电荷好像面粉一样是均匀连续分布的物质。按照这种想法,可以预料:金
原子里的电子根本无法抵挡住比它重几千倍的α粒子炮弹;金原子中的正
电荷物质虽然有同α相匹敌的质量,可惜它是均匀地分散在整个原子空间,
也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抵挡力。所以,射向金箔的α粒子将继续向前飞去,
最多稍微改变一下角度。盖革和马斯登遵照老师的意见,着手准备这项练
习。整个实验装置非常简单:作为炮弹的α粒子由藏在一只铅室里的放射
性元素供给,它们的轰击目标是一张极薄的金箔,在金箔的后面放了一个
可以改变方位的闪烁屏,只要α粒子撞到屏上,便马上发生一次闪光。盖
革和马斯登两名炮手,躲在一架低倍显微镜后面观察着这种微弱的闪光,
并记下闪光的次数和角度。
第三天,卢瑟福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书,忽然盖革冲了进来,惊慌
地报告:“我们竟然看见好几起α粒子被金箔弹回来了!”这真是难以置
信的消息。这等于告诉你用一枚重磅炮弹去轰击一张报纸,炮弹竟然被报
纸弹回来了那样荒唐。卢瑟福很快恢复了镇静,这里面一定有奥妙。如果
这两位学生没有看错的话,莫非是我们以前对原子的看法有问题?卢瑟福
紧张地思考了几个星期。他想,原子中的电子是早就被人观察到了,但是
原子中连续分布的正电荷物质,却从来也没有露过脸。原子里的正电荷难
道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心上?因为只有集中了原子质
量 90 以上的正电核心,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那些凑巧撞在上面的
α粒子,并把它们弹回去。
按照这个想法,卢瑟福计算了α粒子穿过原子后面各个方向飞出去的
次数,计算结果同盖革、马斯登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在 1911年 2月,
卢瑟福写了题为《α和β粒子物质散射效应和原子结构》的论文,他认
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
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这就是卢瑟福的原
子模型。
虽然,这个模型以后又被进一步的研究所改进,但是卢瑟福模型的提
出开创了原子物理的新纪元,所以今天人们常常用这个模型的图案作为近
代物理学的一个标志。
这个故事中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是运用的就是模型法。模型法是指在
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运用物理方法,结合物理知识,分析题设条件,
排除干扰因素,提炼有效信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复杂的物理问题中抽
象出问题的本质特征,将问题抽象成我们熟悉的模型。物理模型是对事物原型的
简化和提纯,常用的模型法有状态模型法,过程模型,条件模型,过程模型
和研究对象模型。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过程模型
常用的过程模型有很多,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人船模型、弹性碰
撞、等温变化等。
[例题 1]小车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站立在 车上的人练习打
靶,人站在车上的一端,靶固定在车的另一端, 如图所示,已知车、
人靶和枪的总质量为 M(不包括子弹),每颗子弹 的质量为 m,每颗
子弹击中靶后就留在靶内,且待前一发击中靶后, 再打下一发,打
完 n 发后,小车移动的距离为多少?
解析:子弹、枪(连同剩余子弹)小车(连同人、靶及靶中子弹)构成系统水平动量守恒,
每次子弹射出后小车后退,当子弹射入靶中后又停下来,设每射出一颗子弹时,小车反冲速
度为 v,子弹水平速度为 u,则有
子弹从射出到击入靶中所用的时间为 t,则有
解得每次小车后退距离为 ,
所以打完 n发子弹后,小车移运动的距离
如果我们抛开发射子弹的复杂过程,最终结果就是 n 发子弹从小车的一端到了另一端,
这就是“人船模型”的问...
故事链接:19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里,卢瑟福领导下的实验室发生了
一件意料不到的事,竟然无意之中促成原子模型图的成功。事情经过是这
样的:
一天下午,青年助手盖革问卢瑟福,是否可以在放射性方面做点工作;
同时让刚来的助手马斯登也一起参加。卢瑟福同意并建议他们用α粒子去
轰击金箔,看看穿过金箔的α粒子向什么方向飞去。
原以为这个实验纯粹是练习性的,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当时的 学家
认为原子就像一只葡萄干面包。原子内部的负电荷电子就好像葡萄干;正
电荷好像面粉一样是均匀连续分布的物质。按照这种想法,可以预料:金
原子里的电子根本无法抵挡住比它重几千倍的α粒子炮弹;金原子中的正
电荷物质虽然有同α相匹敌的质量,可惜它是均匀地分散在整个原子空间,
也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抵挡力。所以,射向金箔的α粒子将继续向前飞去,
最多稍微改变一下角度。盖革和马斯登遵照老师的意见,着手准备这项练
习。整个实验装置非常简单:作为炮弹的α粒子由藏在一只铅室里的放射
性元素供给,它们的轰击目标是一张极薄的金箔,在金箔的后面放了一个
可以改变方位的闪烁屏,只要α粒子撞到屏上,便马上发生一次闪光。盖
革和马斯登两名炮手,躲在一架低倍显微镜后面观察着这种微弱的闪光,
并记下闪光的次数和角度。
第三天,卢瑟福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书,忽然盖革冲了进来,惊慌
地报告:“我们竟然看见好几起α粒子被金箔弹回来了!”这真是难以置
信的消息。这等于告诉你用一枚重磅炮弹去轰击一张报纸,炮弹竟然被报
纸弹回来了那样荒唐。卢瑟福很快恢复了镇静,这里面一定有奥妙。如果
这两位学生没有看错的话,莫非是我们以前对原子的看法有问题?卢瑟福
紧张地思考了几个星期。他想,原子中的电子是早就被人观察到了,但是
原子中连续分布的正电荷物质,却从来也没有露过脸。原子里的正电荷难
道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心上?因为只有集中了原子质
量 90 以上的正电核心,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那些凑巧撞在上面的
α粒子,并把它们弹回去。
按照这个想法,卢瑟福计算了α粒子穿过原子后面各个方向飞出去的
次数,计算结果同盖革、马斯登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在 1911年 2月,
卢瑟福写了题为《α和β粒子物质散射效应和原子结构》的论文,他认
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
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这就是卢瑟福的原
子模型。
虽然,这个模型以后又被进一步的研究所改进,但是卢瑟福模型的提
出开创了原子物理的新纪元,所以今天人们常常用这个模型的图案作为近
代物理学的一个标志。
这个故事中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是运用的就是模型法。模型法是指在
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运用物理方法,结合物理知识,分析题设条件,
排除干扰因素,提炼有效信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复杂的物理问题中抽
象出问题的本质特征,将问题抽象成我们熟悉的模型。物理模型是对事物原型的
简化和提纯,常用的模型法有状态模型法,过程模型,条件模型,过程模型
和研究对象模型。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过程模型
常用的过程模型有很多,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人船模型、弹性碰
撞、等温变化等。
[例题 1]小车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站立在 车上的人练习打
靶,人站在车上的一端,靶固定在车的另一端, 如图所示,已知车、
人靶和枪的总质量为 M(不包括子弹),每颗子弹 的质量为 m,每颗
子弹击中靶后就留在靶内,且待前一发击中靶后, 再打下一发,打
完 n 发后,小车移动的距离为多少?
解析:子弹、枪(连同剩余子弹)小车(连同人、靶及靶中子弹)构成系统水平动量守恒,
每次子弹射出后小车后退,当子弹射入靶中后又停下来,设每射出一颗子弹时,小车反冲速
度为 v,子弹水平速度为 u,则有
子弹从射出到击入靶中所用的时间为 t,则有
解得每次小车后退距离为 ,
所以打完 n发子弹后,小车移运动的距离
如果我们抛开发射子弹的复杂过程,最终结果就是 n 发子弹从小车的一端到了另一端,
这就是“人船模型”的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