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7 MB
  • 2023-04-23 02:56:03 发布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1章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 讲 地球仪与地图
[课程内容]
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
[思维导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
于纬线的弧线
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图示
起始线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
台原址的经线
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
特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是半圆形
弧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
圈(与赤道长度基本相等)
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圈);赤道是
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
到两极缩成一点
作用
指示南北方向(有限方向,北极点是
地球最北端的地点,南极点是地球最
南端的地点)
指示东西方向(无限方向,只有比较才
有东西之分)
(2)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
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 90°
分布
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
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
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划分
半球
20°W 向东至 160°E 为东半球,
20°W 向西至 160°E 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
纬度(线)
①本初子午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
变更线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
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
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补充点拨 三类常见经纬网图

易错易混
1.东、西经和东、西半球范围不同
2.高、中、低纬度和温度带的划分不同
地理实践力
请你画一幅地球经纬网侧视图,相邻经线和纬线数值差 30°。
答案 
绘图符合题意即可。
3.经纬网的应用

(1)定“方向”
①俯视图Error!
②侧视图:未标明方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2)定“距离”
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纬度差 1°相距约 111 km,如图中 AB。
②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经度差 1°相距约 111×cos φ km(φ 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
AC。
(3)定“范围”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区域,纬度越高,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如下图中①>②、③<④。
(4)定“对称点位置”
①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 A(40°N,20°W)与
B(40°S,20°W)。
②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经度数之和为 180°;纬度相同。如 A(40°N,20°W)与
C(40°N,160°E)。
③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经度数之和为 180°;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如 A(40°N,20°W)与 D(40°S,160°E)。
(5)定“最短路线”
球面上两点,经过这两点的大圆上的劣弧即为最短路线。

①若两地同在赤道上,则沿赤道走劣弧。
②若两地经度差为 180°,即位于同一经线圈,则沿经线圈走劣弧,如 A 到 E,B 到 D,A 到 C。
③若两地在同一纬线上,但不在同一经线圈上,则先偏向所在半球的极点,再偏离极点走劣弧。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从 a 到 b 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南方向。(如
下图所示)
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从 a 到 b 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北方向。(如
下图所示)
逆向思维 根据自转方向判断东西经和南北纬
这种判断方法适用于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为北半球俯视图,所示纬线为北纬(图 1);若图示自转方向
是顺时针,所示纬线为南纬(图 2)。
(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则为东经,反之则为西经(图 1 所示既有东经又有西经,
图 2 只有西经)。

(全国文综Ⅰ)甘德国际机场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
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
完成下题。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 650 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 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  )
A.53°N B.60°N C.66.5°N D.40°N
答案 A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